【IT商業新聞網】在“山寨”一詞迅速走紅中國時,上海一家網站創辦人李易突發奇想,決心把中國那些正在覬覦“山寨本”和“上網本”市場的經營者聚集到一起。昨天,來自全國的數百位電腦產業上下游企業的經營者及操盤手集聚在深圳福田一家五星級賓館內,其中人數最多也最為大家關注的正是一批“山寨筆記本”生產商。
“山寨”為什么這樣紅
不過連李易自己也不曾預料,這場名為“牛轉2009——中國首屆上網本暨山寨本產業高峰論壇”的活動能吸引到這么多人。在會議開始前,能容納450人的大廳內已座無虛席,廳內的過道和廳外都擠滿了人。會后主辦方則證實,會議簽到者近600人。而大廳背面臨時設立的展品區,各種規格、款式和顏色的“山寨本”讓人眼花繚亂,一些經銷商和生產商正興致勃勃地談生意。
一名與會者向記者透露,她交了1800元才獲得入場資格,如果想在大會上獲得演講和推廣產品的機會,費用則高達數萬元。
在如此小眾的場合花費數萬元“宣傳費”似乎并不合算,但是事實上,不少與會者似乎毫不在意在此“一擲千金”。整個論壇上發言人數太多,以至于舉辦方規定了發言時間都在3~5分鐘,許多人在未能完成自己充滿激情的闡述前就被主持人叫停,不時發生主持人和嘉賓搶奪“話語權”的爭斗,并引發臺下一片笑聲。
有人連聲叫好
盡管發言者無法完整闡述自己的觀點,但是他們的確傳達了這個行業里的樂觀性情緒。一家名為微星科技的企業創始人盧琪隆用“瘋牛般的驚喜”來形容“上網本”的機遇。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國許多電子企業因為沒有足夠的來自海外的訂單,日子并不好過。但是價格便宜、輕巧方便、功能合理的“上網本”似乎為筆記本電腦銷售開辟了一片新天地,爭奪“上網本”市場的大戰自然硝煙味越來越濃。
不少企業愿意為此投入巨資。一家企業的總經理甚至以“不差錢!4000萬投入不算啥”為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據了解,目前上網本市場價格大約在1000多到2000多元之間,配置高且具有品牌的“上網本”價格稍高,配置低的或者沒有品牌的“山寨本”價格一般要低數百元。如果以平均2000元的價格,按照中國市場年銷售在250萬臺這樣的銷售量,整個銷售額應該在50億元左右。如果這樣看,“4000萬投入不算啥”應不是妄語。
一些與會的經銷商認為,沒有什么“品牌本”或者“山寨本”的區分,只有消費者愿意買和不愿意買的區分。浙江水木華力董事長張渭忠說,他旗下三家浙江賣場專門銷售低價的“上網本”,生意很好,“只要功能好,價格便宜,又有售后保障,消費者不管是山寨還是品牌的。”張渭忠為“山寨本”打氣的話引發臺下歡呼。
有人大潑冷水
不過,會上也有人給“看上去很美”的“上網本”和“山寨本”潑冷水。一家為品牌筆記本電腦提供加工業務的企業總裁武小波發言的題目就叫“我想給大家潑點冷水”。在筆記本生產行業里,武小波是“下手最早”的人之一,不過他自己稱,幾年來他的經歷可謂“九死一生”,先期一起打拼創業的朋友大多棄他而去。最終,武小波選擇為品牌筆記本電腦服務而獲得生存,所以他更看重“品牌”的價值。武小波說,按照樂觀的估計,中國市場年銷售在250萬臺,銷售額達到50億元左右,但是利潤又有多少呢?山寨本大同小異,最后只能打價格戰,利潤可能會低至5%。這樣計算,50億元銷售額只有2.5億元的利潤。按照大家的估計,目前至少有500家企業在搶奪這塊市場,大家一分,平均就只有50萬元的利潤。可以預計,今年的500家到了明年就可能變成50家,其他的企業肯定要成為犧牲者。
深圳深藍智通總經理賀新穎也表達了同樣的擔憂。她從技術的角度提出,目前的“上網本”可能只是手機和筆記本之間的一個替代產品,隨著LCD技術的發展,作為移動媒體終端的上網本或許會退出市場。她說,看到這么多家企業看好并踴躍參加這次峰會,一開始使她很激動,但是很快她就有了擔心。因為這么多家企業良莠不齊,大家在無序的狀態下瘋搶“上網本”市場,最終可能導致“山寨本”的結果和山寨手機一樣。
專家開始關注山寨
在昨天的會議上,一位與會專家還從歷史的角度來談“山寨”,他說,其實回望像HP、DELL、微軟和蘋果這些世界500強企業的發跡歷史,有不少也是借用或者整合別人的創意,有的甚至是從自家車庫里開始產品研發,這不也很“山寨”么?
盡管業界對“山寨”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但中國“山寨”現象事實上卻早已經走出國門為世界矚目。美國《世界周刊》發表文章把2008年稱為中國的“山寨元年”。認為“山寨”的流行是草根精神、民間智慧和平民情懷的結合。香港理工大學一位研究者則指出,在上世紀60年代,香港許多規模很小的制造工廠就被稱為“山寨廠”,后來它們逐步移師珠三角,在珠三角都會區發展歷史上,“山寨”無疑是重要的構成元素。
在昨天“山寨”的聚會上,深圳政協常委、深圳社科院院長樂正的出席令人驚訝——這或許是嘉賓中惟一有著官方背景的人。不過,樂正的出席看似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樂正在剛結束的深圳“兩會”上提到了“山寨”,他指出,如果政府對深圳紅火的“山寨”電子產品加以引導扶持,使“山寨”手機走出“山寨”,走上自主創新之路,“山寨軍”有望成為深圳建設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的一支生力軍。
樂正也是第一個為“山寨”寫提案的政協委員。他說自己用的也是從“山寨”起家的手機。
樂正在昨天的大會上作了《關于山寨產業升級轉型的幾點思考》的發言,他呼吁,深圳在建設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的過程中,不可忽視“山寨”電子產品的作用。
這次活動的策劃人李易也認為,深圳確實有望成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這也正是我把會議放在深圳召開的原因。”李易說。
外媒觀點
《世界周刊》:當“山寨”成為文化
2008年被稱為中國的“山寨元年”,“山寨”成為這一年的流行語之一。“山寨”這種集合模仿、復制、廉價生產、平民化和另類創新等特質的做法,還被提升到“文化”的層級,被贊揚和追捧。
“山寨”一詞源于廣東話,顧名思義,是指舊時綠林好漢占據、不受政府管轄的山中營寨,后來被人們用到消費領域,指那些制作仿冒坤包、盜版手機的無牌電子廠、小作坊甚至“地下工廠”。
在中國,那些雜牌手機以價格低、功能多或酷似正版,迅速擊潰正牌手機,攻占市場。例如山寨版iPhone叫Hiphone,價格才1000多元人民幣。有人統計,2007年山寨手機的銷量至少1.5億只,去年遠銷海外的山寨手機更不低于2億只。后來又出現山寨電器、山寨筆記本(手提電腦),也是價格低得令人不敢相信,功能全都超過正品。
中國的經濟學者把山寨消費品大行其道的現象,稱為“由民間IT力量發起的產業現象”。支持者認為,山寨讓消費者能以低廉價格享用品牌機的功能,同時山寨也有創新。反對者則認為,所謂的“山寨現象”只是把中國盛行多年的不尊重智慧財產權、不鼓勵原創精神的仿冒剽竊之風,華麗地包裝起來,簡直是“強盜文化”代名詞,“丟中國人的臉”。(編輯:Kobe)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于清軍的故事只不過是全國負責電腦下鄉乃至家電下鄉工作的數十萬基層官員的一個縮影。 【IT商業新聞網】故事主人公于清軍,首先是一個努力的人他會為了一個提案徹夜不眠不休,也會為了政策細節的調研奔波于各地。 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全國“山寨王”大聚會 有人叫好有人潑冷水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1230/206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