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是家電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大國,家電也是與普通老百姓生活關系最密切的產品之一。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家電銷售量是以億臺為單位的龐大數字。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某一批次或者某一型號產品由于企業在設計、生產、銷售等過程中的錯誤而出現安全問題,勢必會對消費者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危險。
這就得提到產品召回制度。它是廠商在得知其產品存在可能危及人身健康、財產安全的缺陷時,依法向政府部門報告,并告知消費者,從市場消費者手中無償收回有問題的產品,實施予以修理、更換、賠償等積極有效的措施,從而消除缺陷產品的危害風險。
但是,我國很多家電企業對于產品召回有抵觸心里。一方面是懼怕因消費者對其品牌的否認而帶來的巨大市場流失;另一方面是沒有真正把消費者利益放在心上,缺乏召回意識,缺乏社會責任感。以前商品出現問題,消費者多數會找銷售企業追究責任,現在國家通過法律的形式強制推行家電召回制度,就可以更大限度地保護消費者權利。
隨著我國國際化的步伐正不斷加快,很多領域已與國際完全接軌,缺陷產品召回制度就是國際通行慣例之一。雖然,企業出現大批量的產品問題時,與出事的個別用戶私了的成本低廉,同時也省去了各種召回費用,但從企業責任與品牌美譽度來說,難道企業的聲譽還不值3萬元錢?如果不召回,對于企業的無形損失,想必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另外,召回制度的順利實施還需要大量配套的工作,召回程序一旦正式啟動,必定涉及到確立公告程序。召回公告的媒體、時間、方式等方面都需要合理的規定,同時也需要消費者的密切配合。很多消費者對召回的認知并不成熟,甚至簡單理解為“召回就是退貨,就是賠錢”。因此,實施召回制度的同時,也需要對消費者進行宣傳,讓他們了解“召回”的真實內涵。
之前我國產品召回環境相對寬松,這雖有利于企業做大數量,追求規模致勝,但也容易使企業在追求規模的同時放松質量控制,從而最終導制質量問題的全面爆發。況且,在此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自主品牌,在走出國門迎接國際競爭時,很可能在國際嚴格的召回機制下付出更高昂的成長成本。
豐田“召回門”的慘痛教訓歷歷在目,不管這是否是“陰謀論”,豐田企圖掩蓋缺陷產品的事實確鑿無疑。這不僅對豐田、日本企業汽車企業產生重大影響,更加破壞了“日本制造”的聲譽。當下,“中國制造”正全力向“中國創造”進軍,企業在技術創新、降低成本的同時,就應該更加重視企業對于全社會的信托責任,這樣中國企業才可能有長久的生命力!
推薦閱讀
昨日,財政部、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聯合印發了《家電以舊換新實施辦法(修訂稿)》。《辦法》指出,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推廣實施期暫定為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12>>>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產品召回制度將助推中國制造業升級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7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