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10月份韓國IT產品出口額再次突破120億美元,連續兩個月保持同比增長勢頭;三星電子前9個月業績創下824億美元新高,連美國華爾街日報都作了題為《三星,向著IT全球霸主飛奔》的報道;全球IT權威機構商業軟件聯盟(BSA)亞太區總裁日前透露,韓國IT人力資源競爭力指數排名位列亞洲第一、僅次于美國位列全球第二。但是,對于韓國是否已經是IT強國以及IT強國的明日之路,韓國國內卻充斥著憂患、質疑的聲音。 據《中央日報》等韓媒報道,目前韓國國內普遍存在著對韓國搖擺不定的IT強國國際地位,產業競爭力逐漸下降,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促進就業,提升經濟方面作用并不明顯等一系列不滿和指責的態度。相關人士認為,近年來韓國IT制造業膨脹很快,但是在重要的高附加值技術服務領域以及軟件市場仍未擺脫基礎薄弱,競爭乏力的落后局面。因此IT產業(請注意并非IT技術產業而是制造業比重過大的IT產業)這根支撐韓國經濟的支柱并不牢固,隨時都有搖曳的可能。 韓國IT產業競爭力下降? 報道稱,首先從韓國IT產業的現狀來看。英國《經濟學人》旗下權威經濟情報機構-經濟學家智庫(EIU)最近發布的一項全球IT產業競爭力評估報告稱,韓國IT產業競爭力排名繼從07年第三位降到了去年的第8位之后,今年則下降到了第16位。另外一家權威機構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全球IT產業競爭力榜單上,韓國的排名則從去年的第9位下降到了今年的第11位。 因此,有輿論認為BSA(商業軟件聯盟)并未在9月份出臺的《世界IT產業競爭力報告》中公布有關韓國IT產業競爭力排名更進一步的細節。而是在兩個月后由其亞太區總裁在韓國國內宣布,“韓國IT人力資源競爭力指數全球排名第二”這一消息,多少有點安慰的成分。 另外,世界性IT公司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公司受全球性咨詢公司LECG以及倫敦商學院委托,最近發布的信息通訊技術(ICT)經濟發展及生產率貢獻程度調查資料顯示,韓國在全部25個發達國家中排名僅為第18位。10月末,日本總務省高調宣布:“在發達國家IT基礎設施調查中,日本超過韓國位居首位。” 報道稱,對于這樣的現實,韓國人已經開始學會平靜的接受,而不會感到特別的吃驚。因此,在韓國國內關于IT產業的盛世危言,也開始成為熱門的話題。KT(原韓國通訊)會長李錫采在今年4月演講時疾呼:“(韓國)國內IT產業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停滯不前。現在到了大喝一聲:(韓國)已經不再是IT強國的時候了。”三星電子公司顧問黃昌圭先生9月份則在首爾大學做專題報告時直言不諱的警告:“(韓國)IT產業的增長率一直處于下降傾向。” 其實,韓國政府也深刻意識到了這一點。直屬總統領導的未來規劃委員會在9月份召開的報告會上,發布了《IT Korea(韓國)5大未來戰略》。據說韓國李明博總統親自擬寫了題為《大韓民國永恒的力量,IT》的閉幕詞,并坦陳:“最近好像出現了IT產業氣勢大不如前的各種言論。”參加閉幕式的(韓國)國策研究院有關人員則表示:“盡管這是一場久違了的政府有關IT產業綜合戰略的重要會議。不過,氣氛不是很好。” 不過,現階段來看,IT產業依然是韓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目前韓國IT產業占GDP比重約為24%,占出口的比重則約三成。即便在去年韓國創紀錄的出現130億美元進出口逆差的時候,IT領域也實現了600億美元的順差。10月份韓國IT進出口貿易差額更是創造了64億美元黑字(順差)的記錄。IT出口已經成為韓國09年度全年貿易順差(截止10月末韓國進出口貿易順差達345.83億美元,全年將輕松突破400億美元)首次超過日本(截止9月末日本進出口貿易順差僅為110億美元;全年預計約200億美元左右)的關鍵所在。 韓國IT行業面臨“集體困境” 7月份,韓國IT巨頭POSDATA(浦數達特)公司宣布,計劃放棄下一代增長動力的WiBro業務。該公司聲明中表示,由于市場活性化(普及進程)的延遲以及全球競爭力不足、公司無力負擔巨額投資等因素,使得該公司被迫放棄該項業務。同時,POSDATA表示,去年因WiBro開發費用巨額投入導致該公司出現450億韓元(約RMB2.73億元)的巨額損失。 目前,韓國企業WiBro開發費用累計已達1700億韓元,但累計銷售額則僅為30億韓元,先期投資額巨大,投資回報周期過長,導致WiBro成為韓國IT企業燒錢最快,賺錢最少的雞肋業務。但是,WiBro卻是韓國政府主導的下一代IT核心戰略業務之一。因此,韓國業內開始出現“先把WiBro擱置起來,等到今后政府補貼時再重新上馬”觀望態度。 當然,海力士半導體、三星電子、LG電子等韓國三大IT巨頭,前3季的業績表現非常出色。但是,三大巨頭均不同程度的加快了海外市場投資建廠的步伐,海力士半導體約半數以上的銷售收入來源于中國工廠,三星、LG在中國大陸斥資數十億美元投建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等等。在韓國國內掀起了一陣陣,有關“降低出口、核心技術外流、對促進國內就業并無貢獻”等等爭議。 另一方面,對韓國IT企業而言,政府有關部門一方面用反對“IT輕視論”向他們示好,另一方面則又將IT產業發展戰略推遲到城市規劃及綠色經濟增長戰略之后。再加上,拆分情報通信部(情通部)、大幅削減IT關聯預算等等,韓國IT業內對于政府政策的批評也開始多了起來。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則是將政府IT產業發展戰略戲稱為:“只有外表沒有實踐的(空中樓閣)戰略。” 尤其是對政府9月份宣稱今后5年IT產業投資總額將達到189兆韓元的表態,韓國IT業內普遍持有懷疑態度。 由于市場不景氣,韓國IT企業對于其中屬于政府投資的14兆韓元,充滿著期待,甚至帶有一定的抱怨色彩。但是,目前來看,韓國政府有關當局顯然還沒計劃好這14兆韓元該怎么花,投資在那些領域以及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投資或者給予IT企業技術補貼。 部分韓國IT業內人士表示,韓國IT產業正彷徨在一個十字路口。迷路容易,出去難。ITKorea已經不再是一句口號,或者一個夢想。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韓國IT行業陷入了暫時性的“集體困境”。顯然這樣一根搖曳著的支柱,已經不足以支撐韓國經濟這座大廈。筆者大膽揣測:韓國IT強國的地位或將不保?
推薦閱讀
評論:家電業不能只盯政策不盯競爭力
日前,國內家電企業的第三季報紛紛出爐,受國家經濟刺激政策影響,大部分企業的經營業績都有好轉。但是,我們不得不清醒地認識到,要提升國際競爭力、實現持續健康發展,企業不能將發展寄托在國家政策上,而應該著眼>>>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韓國的IT強國地位或將不保?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8760.html
1/2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