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就如電視機的平板化,在短短幾年內越來越薄;同時,傳統顯像管電視的利潤也越來越薄,甚至開始像瀕危野生動物一樣絕跡。在快速進化中,中國這個電視機頭號生產大國,沒能靠最大的規模贏得最新的技術,相反只拿到區區蠅頭小利,而失去了更大的價值。
2009浦江創新論壇昨天閉幕,一位國家科技部門負責人舉出一個電視機產業案例,令人回味反思。改革開放后,我國電視機產業多次引進和改造,先后在黑白電視、彩色電視、平面熒幕電視、投影電視等方面,逐步跟上了發展。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國產電視機的性價比可說是全世界最好的。但隨著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等平板電視機誕生,傳統生產線漸被淘汰,而在新技術掌控方面,又沒跟上步伐,以至于2006年全行業平均利潤降到1.3%。
這是個鮮活而慘淡的例子。當今時代,技術創新的優勢遠勝過傳統經濟。即使已成規模經濟,如缺乏核心技術,再大規模也無法創造更多價值。對任何行業而言,關鍵技術的突破必將帶動新一輪產業革命,顛覆和替代舊的產業,形成新經濟優勢。同時,新技術的率先應用必將推動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出現迅速追趕甚至超越的機會。因此,在技術經濟的博弈中,創新性技術、持續研發能力正是產業競爭關鍵所在。
這樣的產品演化規律,又豈止適用于電視機行業。從臺式電腦到筆記本電腦,再到上網本、云計算終端;從2G到3G,從3G到4G;從燃油、燃氣汽車到純電動車、混合動力車、燃料電池車;從化學藥物到生物藥物、基因藥物……種種產品,都在以驚人的創新速度,在全球競爭格局下不斷演化,它們已然或終將變為戰略性的新興產業,應當分秒必爭把握機遇。中國縱使是電腦、手機、汽車等產品的最大生產國,如此規模仍有可能換不來相應的價值。
不得不想到數碼相機對膠片相機的技術革命,在這次革命中,一些國產老牌相機成功轉型了嗎?眼下數碼相機市場還有幾個民族品牌呢?錯過創新,就是失去價值,就是徒有規模。
推薦閱讀
9月,家電業新鮮出爐的兩份數據報告,引起了業內外人士強烈關注。一份是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2009冷凍年度空調市場白皮書》,一份是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提供的《經濟企穩時期的洗衣機市場點評》,對照著詳細解>>>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平板電視進化:最大規模與蠅頭小利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8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