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廣交會上采訪時了解到,我國的出口繼續好轉,復蘇跡象明顯,不但許多企業出口繼續增長,而且有80%左右的企業有意向參加出口轉內銷對接洽談活動。業內人士認為,今后一段時期,外需與內需都是我們必須依靠的兩個輪子。但許多商家同時表示,企業外銷轉內銷的最大困難在于國內的商業信用缺失,完善商業信用成為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多方努力的目標。 中國經濟依靠內外需"雙輪"驅動現雛形 中國海關日前公布數據顯示,9月出口環比增速大幅提高11.8%,這表明出口正在加速恢復。隨著外需逐漸恢復,中國出口持續6個月環比正增長,復蘇趨勢已確立。同時,進口明顯好轉,反映出國內消費需求旺盛。當前消費與出口的向好,不僅促進了經濟的穩步復蘇,也反映出中國經濟內外需"雙引擎"驅動模式已具雛形。 商務部外貿司商務參贊、廣交會業務辦主任文仲亮表示,外需與內需在今后一段時期都是我們必須依靠的兩個輪子。在毫不動搖地繼續抓外需的基礎上,鼓勵出口企業開拓國內市場。經過去年一年試點,出口企業內銷意愿更加強烈。本屆廣交會我們舉辦了內外貿對接洽談會、出口轉內銷論壇等。為出口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提供更多的有利條件,初步統計,有80%左右的企業有意向參加出口轉內銷對接洽談活動。 從本屆廣交會前三天到會人數情況來看,全球到會客商合計人數76000多人,比上一屆增長了10%以上;從成交情況來看,比105屆增長了兩成多。從數據上看,出口回升、外需企穩向好的態勢進一步明確。據記者了解,參展企業對本屆廣交會的成交情況顯示出了信心,普遍認為能夠獲得比上一屆更大的收獲。 剛剛結束的國慶黃金周消費也反映出內需趨旺。商務部數據顯示,10月1日至8日,中國實現消費品零售額約5,700億元,日均零售額比2008年"十一"黃金周增長18%左右,這顯示居民消費信心顯著提升,未來消費需求將繼續增加。 西南證券首席銀行業研究員付立春指出,未來隨著外需從最壞的時刻逐漸走出來,預計出口同比增速將在2009年四季度轉正,再次恢復其對經濟增長的正向拉動作用。 雖然相對發達國家,中國消費占內需的比重和對GDP的貢獻仍較小,短期內難大幅提高,但在經濟不斷好轉、居民收入逐步提高、社保改革力度加大以及"家電下鄉"等多種利好因素疊加的背景下,中國的消費需求預計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對經濟貢獻率也將進一步提高。 國內市場諸多弊病成為內銷主要"攔路虎" 受金融危機影響,海外市場需求急劇萎縮,政府和企業不得不開始學著兩條腿走路。外貿轉內銷,需要改變太多東西了。雖然企業努力試水外轉內的路子,然而經營模式、銷售渠道、結算方式等一道道難關橫在企業面前亟待解決。 企業反映最多的是商業信用問題。廣東鳳鋁鋁業有限公司業務經理方良生表示,公司生產的環保型材一直供不應求,由于價格較高,過去的市場一直在海外。目前公司把目光也投向國內市場,由于產品可100%回收,國內需求上升很快,但同時會遇到賬款難以收回等問題,國內的一些交易規則讓公司在開拓國內市場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三信國際電器海外營銷主任董長河認為,公司始終關注拓展業務和可能產生的風險平衡,不但要做大做強,還要避險。公司的產品主要外銷,內銷的量較少,主要原因就是欠賬難收,有時一拖3年,到時欠賬企業因為人事更迭,貨款基本收不回來。他認為,目前國內商業信用較差,培養企業誠信是出口企業轉內銷的最大愿望。 另外,國內流通市場的諸多弊病也讓外貿企業望而卻步。許多企業表示,常年做外貿出口,對內銷真的沒有方向,這里面存在許多行規、潛規則,諸如產品直接進入大型零售企業要支付'進場費'等通道費用,我們根本搞不清楚。以往外銷都是以銷定產,貨到款付;而內地銷售商一般都是采用"押賬"的方式,貨物銷售才結賬,很容易形成"三角債",企業的資金不能及時回流,經營風險很大。 文仲亮認為,企業從出口轉向內銷,有很多需要克服的問題,我國外貿與內銷一直是分割的,兩者在支付方式、交易規則和政策條件等方面都不完全相同。出口企業轉內銷最根本的在于國內商業要按照國際通行慣例,建立內銷和外銷統一的制度和規則。目前商務部作為牽頭部門,已召集財政、銀行、稅務、工商、質檢等部門共同研究怎樣更好地促進出口企業開拓國內市場,促進國內外貿易的統一。 內外需合力的形成需多方努力 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在會上表示,政策的穩定性對外貿非常重要,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都需要保持政策穩定性。雖然目前外貿企穩回升的趨勢已經顯露,但不穩定因素仍十分明顯,保持政策穩定,在外貿企穩回升的時候非常重要。 針對當前出口企業普遍較為關心的匯率穩定問題文仲亮表示,雖然中長期人民幣升值是大勢所趨,但短期快速升值既會打擊出口企業擾亂其生產秩序,又會招致熱錢流入從而帶來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泡沫壓力。從國家層面來講,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是國家不變的方針。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姚文萍表示,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市場目前復蘇跡象明顯,如果國際市場需求不出現大的意外,最快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止跌回升。美國商團在前兩日的機電產品成交額中占機電產品成交總額的16.1%,表明美國人對中國產品的需求量依然較大。下一步,商會將更好的為企業提供服務,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開拓市場。 春蘭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陶建幸表示,出口形勢好轉時,走在前面的企業總是技術創新的企業,我們公司在開拓新興市場時堅持以自主品牌為主。這次我們展出的產品中有一半是新產品,以技術創新來吸引買家,取得很好的效果。 廣交會新聞發言人陳朝仁說,為了推動內外貿對接,第106屆廣交會將首次設立國內采購中心,推動對我國外貿商品有需求的國內商家走進廣交會采購。本屆廣交會為方便內外貿對接,將有條件對國內專業采購商進行開放,并在第二期(10月23日至10月27日)和第三期(10月31日至11月4日)設置國內采購中心。廣交會也已成為擴大內需的一個窗口。 在注重擴大內需的同時,外需也有可喜變化。廣交會作為我國對外貿易的窗口,本屆廣交會共收到全國各地企業約8萬多個展位的參展申請,遠超過了展會所能提供的5.5個展位的上限。參加本屆交易會的企業比上一屆增加216家,達到22320家。交易會主辦方說,由于對市場的期望持續恢復,中國出口企業表現出了強烈的參展意愿。
推薦閱讀
平板電視進化:最大規模與蠅頭小利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就如電視機的平板化,在短短幾年內越來越薄;同時,傳統顯像管電視的利潤也越來越薄,甚至開始像瀕危野生動物一樣絕跡。在快速進化中,中國這個電視機頭號生產大國,沒能靠最大的規模贏>>>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廣交會:出口轉內需市場諸多難關待解決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8913.html
1/2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