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方在北京的第8代線、在合肥的第6代線,彩虹在張家港的第6代線,中國電子在南京的第6代線、第8代線已經或者即將啟動,龍騰光電的第7.5代也將上馬。一時間,中國大陸成為全球平板顯示產業發展的焦點。諸多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建設,勢必會改變中國大陸在全球平板顯示市場的地位,推進大陸彩電整機產業做大做強。 建設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彌補了中國大陸市場需求的缺口。據調研公司DisplaySearch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達3000萬臺,其中,美國、中國兩大市場表現最佳。預計2009年中國液晶電視市場銷量將達1890萬臺。有人曾預測,按中國有4億個家庭計算,將有4億臺CRT(彩色顯像管)電視將被液晶電視取代,按照每年10%的比例進行更新換代,現在全球的液晶生產線至少還要翻一倍。 預計2009年中國大陸電視用液晶面板的需求量將超過2000萬片、2011年將達到3500萬片。如果按照中國大陸現有和規劃中的產能計算,2011年前后,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年產能合計將達到3960萬片,完全有希望滿足大陸市場乃至部分出口的需求。 發展高世代液晶面板項目有望改變我國終端企業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彩電市場進入平板時代以來,上游資源受制于人使國內彩電企業的發展受到制約。2008年,中國彩電市場平板電視銷售額超過傳統CRT電視,2009年則可望在銷售量上超越CRT電視。在家電下鄉、節能補貼、以舊換新3大政策刺激下,中國彩電產量最大的6家企業(海信、創維、長虹、康佳、海爾、TCL)上半年液晶電視產量為1100萬臺,銷售量占中國市場的70%以上。 在銷量大幅增長的同時,我國彩電企業卻面臨著上游液晶面板價格一路上漲的嚴峻考驗。今年上半年,盡管我國彩電企業銷售量增速迅猛,但是銷售額僅同比增長不到7%。中國大陸一旦在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上獲得突破,不僅能夠增強我國彩電整機企業的成本優勢,還能大大增強整機企業在國際市場談判中的話語權。 當然,在大力發展上游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同時,大陸企業要密切關注市場格局的變化,通過合理布局和投資實現產業的有序發展。據統計資料顯示,到今年年底全球第8代及以上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年總產能將達到674萬片,其中三星電子的第8代線年產能可達到204萬片,夏普的第10代線產能有望達到4.5萬片。這些還不包括奇美在建的第8代線、LGD計劃擴建的第8代線的產能。更為重要的是,以夏普、三星等為代表的日韓企業正在謀劃第11代線、第12代線等更高世代線的建設。而中國大陸所建立第8代線要在兩年之后或者更長時間才能量產,到那時世界上其他廠商大尺寸面板的產能將會更大,中國大陸正在建立的高世代液晶面板項目要充分考慮產能飽和、競爭加劇的風險。 另外,隨著世界上其他液晶面板廠商大尺寸面板供應量的增加,在規模效應的作用下,價格將被壓低,兩年之后中國大陸巨額投資建立的高世代線量產之時可能還會遇到全球面板市場價格大幅下滑的風險。還有,即使我們在第8代線上有所涉足,但夏普、三星等企業又把重點放在第10代及其以上更高世代線上,這也可能造成中國大陸在液晶面板升級換代上又慢了半拍。再之,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PDP(等離子顯示)、EL(電致發光顯示)等其他新型顯示技術也在發展,兩三年后這些顯示技術將會更加成熟,可能也會對液晶顯示技術形成新的挑戰。 總之,中國大陸建立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對產業發展意義重大,但投資方也應該預見到可能遇到的風險。各地上馬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同時,還要深入分析全球市場的供需變化,避免陷入產能過剩的被動局面。主管部門應在宏觀上隨時監控并加以引導,做到產能平衡、區域平衡,統籌規劃、協同發展,共同推動我國平板顯示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推薦閱讀
國美試點“取消進場費” 炒作還是趨勢?
家電連鎖企業向生產商收取名目繁多的“進場費”,一直以來是家電銷售業公開的秘密,這也是像國美、蘇寧家電零售企業多年來“跑馬圈地”的成功模式。然而,在濟南新開的國美門店,正在試點推行“取消進場費”這一顛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建設液晶面板高世代線應防范市場風險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8988.html
1/2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