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OCES09之印象
今天(7月9日),在青島斷斷續續的陣雨中,2009年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SINOCES09)如期拉開了序幕。
由于路上堵車,當我心懷期盼趕到青島國際會展中心的大門口,有些遺憾的是開幕式沒有看到。而一場由TCL家電下鄉大篷車組織的現場秀正鑼鼓喧天,很是熱鬧。具有濃郁鄉村風味的高分貝樂曲加上農家姑娘的舞蹈很是搶眼,差點讓我以為是“趕集”。
進入展館,一如往昔的布局,當地巨頭海爾家電占據了1號館入口處最好最大的位置,而另一側對應的展臺是位置稍小的海信。在人氣最旺的海爾展臺,海爾充分發揮了“本土作戰”的優勢,從冰箱、空調等大家電、到各式小家電、模卡電視、再到整體廚房、高清家庭影院、網絡家電,一應俱全,展示了海爾寬泛、強大的產品陣容,在本次展會上海爾空調還發布了“感人”系列新品,海爾冰箱也推出了從意大利工廠進口的三門彩鋼冰箱,這些新品還是頗有看點,海爾的新品亮相也成為展會中為數不多的亮點。
在兩大本地巨頭的巨大光環的照耀下,其他的參展商無論從展臺位置,還是展出的產品就不那么“光鮮”。占據整個展覽展出面積大部分是以“家電下鄉”產品為主的冰洗產品,美的電器首次參展,展出位置在2號館并不很好的位置,產品也多是以下鄉產品為主。TCL和廈華的展位雖鄰近海爾、海信,但從展臺搭建和展出的產品來看,并未下真功夫,更象是“陪太子讀書”,而國內的其他消費電子巨頭長虹、創維、康佳則難覓蹤影。前來參展的國際品牌三星只展示了其手機產品線的部分產品,更像是在做展銷,而飛利浦出展的小家電展臺布置就像在某個賣場的柜臺,現場展賣,不過只收現金,而不能刷卡。
而在采購商洽談區域,看到很多的國內或國際買家的名稱列表,顯然主辦方是下了些工夫的,但在一個個格子間里卻很難找到一個“買家”。
在要走出4號館時,被占據整個4號館一半面積的“工業設計主題展區”所吸引,由國際著名設計大師克拉尼設計的很多工業品汽車、游艇以及一些家居用品讓人眼前一亮,這些造型新穎的工業品對來參展的家電人士也許有很大啟發,也是我參加本次展覽的最大收獲。
以上是大致參觀本次展覽的一些印象,走出展館,天已放晴,但依然掃不去心頭的失落、失望,專程趕來,收獲寥寥。
期待SINOCES的轉型之路
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的前身是青島家電博覽會(青博會),開始于2001年。2005年,青博會與美國消費電子協會(CEA)合作,從此更名為現在的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簡稱SINOCES)。展會開始從傳統家電展向更寬泛的消費電子展轉型,同時也要更國際化。 但從這屆參展的廠商、展出的產品來看,轉型的路還沒有真正意義上邁出第一步,展場鮮見代表消費電子行業的國際主流廠商,也看不到代表技術發展方向或消費趨勢的新潮消費電子產品,依然是一個以白電、廚房電器和小家電為主的區域性展覽,幾年來的轉型之路顯然是在原地打轉。 而在此前的媒體吹風會上,主辦方曾表示,此次青島消費電子博覽與以往不同的三大關鍵要素:SINOCES09是獲得支持最多也是獲得關注最大的一次博覽會;SINOCES09是一場全球共享中國機會的博覽會;SINOCES09是一屆特色鮮明的博覽會。 對第一點,我非常認可,SINOCES09無疑是目前國內獲得政府支持最多、行業資源也很多的家電類展會;第二點,我不是做家電生意,沒有體會,不好說;第三點,我是確切沒有感受到。
為了獲得對第二點說法的一些反饋,在閑聊中,一些參展企業表示,參加這種展覽有些“雞肋”感覺,因為參加展覽的目的主要是展示新品、提升品牌、獲得訂單、技術交流等,而這幾個方面的收益都很有限,投入產出比不經濟。而展會配套的有很多商業性的論壇活動,都需要贊助,更讓企業有苦難言。一個成功的展覽應該有大部分參展廠商獲益,成為廠商展示新技術、新產品、尋求貿易機會、同行交流的舞臺,而不是少數人逐利的平臺。
幾年前,美國CES主席夏培羅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坦言,青博會要成為國際化的大展會至少還要十幾二十年。
青博會或者說SINOCES還年輕,畢竟,在金融危機陰霾尚未消退,能舉辦一個大型展覽已是不易,青博會需要積極成長、需要堅定轉型,更需要有長遠的目標和清晰的定位。
雖然前景不明,我還是很期待在青島看到名副其實的國際性消費電子展。
推薦閱讀
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正在從生產力經濟轉換到知識型經濟,日本家電產業正在步美國制造業后塵,引起日本專家有關日本家電產業或將空洞化的擔憂。中國家電產業能否把握住全球消費電子工業產業鏈轉移的機遇,關鍵在于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媒體眼中的“青博會”:印象與出路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9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