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下鄉似乎已經成為各行業的救命稻草。繼彩電、冰箱、手機、家具之后,電腦也開始下鄉了。3月5日,期待已久的各大PC廠商終于得到了中標的最終結果,電腦下鄉大幕即將拉開。
“對于飽受金融風暴沖擊的國內IT業來說,電腦下鄉的實施無疑是重大利好。前景將一片光明。”作為清華同方電腦下鄉的宣傳負責人單雪蕾充滿了信心。“從各大廠商爭得頭破血流就可見一斑了。”
今年頭兩個月,PC巨頭的財報相繼公布,數字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此時的電腦下鄉無疑成為了久旱后的甘露。
農村市場的蛋糕也的確夠大的。廠商們樂觀地估計,未來3年內,農村市場有望實現每年新增2700萬~3600萬臺的電腦需求,有望整體將拉動100億元規模的IT銷售。
問題是,打開農村市場真的那么容易嗎?處于尷尬地位的“下鄉家電”已經為后來者作出了“榜樣”。相比成熟的家電產品,電腦更不占優勢,型號更加復雜,價格變動更快,知識門檻更高。
廠商們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紛紛將“下鄉電腦”的價位降到主流價位(3500元)以下,有的甚至已經降到2000元以下。“對五六級市場而言,這個價位完全沒有問題。甚至有的農民對配置和質量更為關注。”單雪蕾說。
“其實,售后服務才是電腦下鄉中最重要和最難的問題。農民的電腦知識相對比較薄弱,電腦不像其他電視、冰箱等電器拿來就能用,需要持續不斷地灌輸相關知識,同時還要考慮到升級等問題。”營銷專家李志起說。
ID中國個人系統研究部研究主管經理王吉平對此也持贊同的觀點。他說:“廠商必須發展有效的農村服務和配送體系。另外,清晰地了解農村市場對電腦產品的需求點,開發出適合農民需求和農村消費環境的產品也不可怠慢。”
“還要保證中標的產品能盡快進入渠道,并在保證市場正常運營的前提下,盡快讓老百姓得到補貼。”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于如何避免走到家電下鄉的老路上,陸刃波認為,可大走聯合路線。由于宣傳費用和成本控制等因素,一家企業不可能在廣大的農村市場來宣傳推廣,但中標企業聯手行動就能事半功倍。聯合業內“意見領袖”對農村消費者進行“下鄉”以及電腦相關知識的普及教育;聯合行業部門對農村市場展開深入調查;企業和流通渠道的聯合,送貨上門,終端“下鄉”能給農民帶來更多的方便。
“廠商應該開發與農村生活、工作相關的配套應用軟件,比如遠程教育學習軟件,農業信息查詢軟件,農業貿易信息查詢軟件等。這些對6級以下市場至關重要。”王吉平說。
推薦閱讀
企業不是公益機構,要考慮盈利問題,但是消費者維修時也要考慮使用和維修成本,如果實行保用制,選購產品時消費者就會把使用時限考慮進去。 兩年前,為了給兒子聽英語,我花200多元買了個單聲道的洋品牌錄音機。我清>>>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腦下鄉:價格和服務都要真正下鄉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9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