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專業性和便攜性上的妥協,讓微單相機找到了用戶體驗的平衡點。短短4年間,它已經徹底改變了原有相機產業的格局。
自從2008年9月首款單電相機松下Lumix G1面世以來,短短不到4年時間,微單已經徹底改變了相機市場的格局。
根據日本權威機構BCN統計,微單相機在日本可換鏡頭相機市場的份額已經從2009年年初的5%增長至去年8月的40.5%。而從全球市場來看,IDC預測今年微單相機的出貨量將增長60%,達到643萬臺,相比之下,單反今年的出貨量將達到1676萬臺,但增長率只有18%。
與此同時,卡片機受到智能手機的沖擊,在過去短短幾年時間,其市場已經被完全扼制:根據市場調研公司GfK的統計,今年1月中國市場卡片機銷量僅為80萬臺,盡管是春節期間的銷售旺季,但銷量同比下降幅度仍高達25%。
毫無疑問,微單已經成了數碼相機行業真正的英雄!
微單相機的了不起之處,在于跳出了性能參數競爭的原有思維,創造了新的市場,也讓很多企業找到了新的空間。在它身上,科技產品創新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其商業成功的背后蘊含著眾多的啟示。
革命是怎么爆發的
“微單”的全稱是“微型單電相機”,從名字就可以知道,“微單”的概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單電相機發展而來。
2008年8月,奧林巴斯與松下宣布共同研發Micro 4/3系統,該系統拋棄了傳統單反相機中必不可少的反光板和五棱鏡。同年9月,松下就發布了搭載M4/3系統的首款單電產品Lumix G1。這款產品雖然在個頭上較傳統的單反相機小巧了一些,但是在外形上依舊保持了單反的設計思路。次年6月,奧林巴斯也推出了搭載M4/3系統的單電相機E-P1。E-P1小巧的造型也讓它成為真正意義上微單的鼻祖。
對奧林巴斯和松下來說,之所以推出Micro 4/3,其實多少有些被逼無奈的意味。由于當年的單反市場上,尼康和佳能兩強的位置難以撼動,其他廠商只能另辟蹊徑,Micro 4/3的推出其實就是奧林巴斯和松下所做的嘗試。不過當時的松下和奧林巴斯也并沒有十分明確的方向。因此,第一款單電相機松下Lumix G1的外形還是一副單反的模樣。
2010年1月,另一家在單反市場并不如意的廠商三星也推出了自己的單電產品NX10。至此,單電相機陣營初具規模,并在單反相機長期牢牢把持的可換鏡頭市場“殺”出了一條生路。不過總體上講,這一階段單電相機的表現只能說是不溫不火。
“微單”概念的形成是在更加大膽創新的索尼加入戰局之后。2010年5月,索尼發布了旗下首款單電相機NEX-5C。相對于此前市場上的產品,NEX-5C的外形更加小巧,甚至接近卡片機的體積,功能也更加強大。NEX-5C的推出迅速點燃了市場熱情,根據BCN的統計,上市僅一個月時間,NEX-5C的銷量就超越了奧林巴斯和松下的同類產品。而在NEX-5C的帶動下,當年6月,單電相機占日本可換鏡頭相機的份額就達到了32.5%,而5月時,這個數字還僅僅是18.8%。
索尼為了更好在中國市場推廣該類產品,將NEX系列的產品命名為“微單”。在此之前,單電相機其實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名稱,“無反相機”、“可換鏡頭數碼相機”、“EVIL”等,叫什么的都有。
“微單”一詞將單電相機“小巧便攜”、“性能接近單反”兩大賣點傳神地表達了出來,也迅速為其他廠商所接受。
進入2011年,“微單”已經在市場上呈現出勢如破竹之勢。這一年,各大廠商一共只推出了4款單反產品,相比之下,卻有多達20款微單產品面世。就連單反兩巨頭之一的尼康也在去年9月推出了自己的1系列微單相機。
觀察微單相機一路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廠商在微單市場的表現與其在單反時代的市場排名恰好相反。
在單反市場遲遲打不開局面的奧林巴斯、松下和三星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而索尼也成了推動微單革命的關鍵力量。但是在單反市場呼風喚雨的尼康和佳能卻行動遲緩,過去的成功反倒成為了他們身上最大的包袱。
微單產品的性能基本可以達到入門級單反的水平,價格也與入門單反相差無幾,但是便攜性以及產品造型上的優勢足以讓微單“秒殺”入門級單反。對于尼康和佳能來說,開發微單相機,技術上絕不成為問題。雖然表面上佳能在微單市場上一直按兵不動,但背后微單產品的研發肯定早已進行,甚至已經有產品完成。讓單反巨頭遲遲不肯出手的真正原因是,開拓一個自己完全陌生的市場需要巨大的市場推廣投入,而且一旦推出微單產品,勢必會對已有的低端單反銷售產生影響。對于這兩家單反巨頭來說,舍棄低端單反市場現在穩定的利潤去試水一個自己并不擅長的新領域,這不僅需要巨大的決心,還要承擔可能失敗的后果。
所以即便看到有其他廠商在微單市場上掘到了第一桶金,但由于不能割舍在單反市場的利益,它們也很難在第一時間主動變陣應對。
在去年日本可換鏡頭市場上,微單產品已經攻占了四成的市場份額,嚴重沖擊著單反的銷售。而根據BCN的統計,2011年日本單電相機銷量排行榜的前五名中,松下Lumix GF2排名第一,占到了總銷量的14.9%,索尼的NEX-5以13.1%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三到第五名的產品則全部來自奧林巴斯PEN系列,分別是E-PL2、E-PL1和E-PL1,三款產品合計拿下了28.7%的市場份額。單反相機時代的江湖座次被徹底打亂,單反市場上的邊緣廠商卻成為了微單市場上的領跑者。
用戶體驗的勝利
由于拋棄了傳統單反相機的反光板和五棱鏡結構,微單相機實現了機身的小型化。但同時,它又保留了單反相機可換鏡頭的優勢,因此,在性能上依舊能夠達到入門級單反的水平,這就是微單產品的最大特點。
微單成功的最大原因首先就在于其在市場定位上的準確。在單電相機出現之前,卡片機和單反兩種產品基本瓜分了整個市場,然而,這兩種產品各自的特點也相當極端。便攜性是卡片機的最大優勢,同時也是單反相機的死穴;而單反的專業性能的突出也是卡片機所無法企及的。無論是卡片機還是單反,它們的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對于消費者來說,無論選擇其中哪一種,都意味著不得不接受它的缺陷。這對消費者無疑是一種相當不爽的用戶體驗,為什么不能將單反和卡片機的有點進行中和呢?
微單相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應運而生的。它的出現填補了市場的空白,并且成功開拓出一片全新的市場。
雖然微單暢銷的原因并不復雜,但是之所以能夠在現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上突然爆發,與技術上的成熟是分不開的。“這是一個不斷的積累和進步的過程,包括一些電子元器件的不斷小型化,才能做到這樣的產品。”索尼電子營業本部數碼影像市場部總監陳寧說,“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一是在影像的傳感器方面技術的不斷突破,現在的畫質也越來越高。另外,從工程方面看,現在我們可以把很多小的機件安裝在非常小的機身里面,實現了非常小巧但是非常高的拍攝技能。”
推薦閱讀
東芝開發出了11.7英寸的柔性有機EL面板,并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SID 2012”上發表了相關論文(論文序號:74.2L)。在開發人員見面會上,除公開了該面板工作演示的影像外,東芝還展示了在薄膜上形成的驅動元件(TFT)。 此>>>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微單啟示錄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612/67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