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大面積的庫存讓家電企業如坐針氈之時,265億節能家電消費補貼可謂是緩了燃眉之急。5月中旬,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促進節能家電等產品消費的政策措施,決定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啟動推廣符合節能標準的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推廣期限暫定為一年。
但先別高興太早。綜觀歷史,政策刺激就像一把雙刃劍,在帶來銷售激增的同時,也讓企業的毛利急轉而下。此前,面對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時,家電企業無一不是爭奪補貼、“大躍進”式地開工建廠,在此刺激下,海爾、美的成功躋身“千億銷售俱樂部”,即便是玩一招鮮的格蘭仕、志高等企業,也放出豪言要做“下一個”。
只是,原本十幾家企業分食的蛋糕均攤給了上百家,毛利被攤得越來越薄。加之原材料等價格的上漲,家電行業成為名符其實的“微利行業”。在2011年,作為空凋一哥的格力僅有18.07%綜合毛利率。
低毛利率的現實并未給企業帶來實質性的反思,甚至有不少企業患上了“補貼依賴癥”。就志高而言,其2009年全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當年從國家“節能惠民工程”高能效空調器推廣補貼政策中獲得的補助金額高達2.336億元,占全年凈利潤的74%。然而,當持續兩年的補貼政策在2011年年中戛然而止,志高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2011年中報期內出現虧損。
眼下,面對265億的補貼誘惑,無人不會心動�!捌髽I轉型”恐怕又成為家電大佬們面對公眾做出的說辭罷了。雖然本次的政策措施對于舊版家電補貼做了修正,但僅僅停留在刺激企業進行節能技術的研發上。
新政的初衷是“豐滿”的,希望企業加強節能技術的研發,從而提升核心競爭力。但現實很“骨感”:如果新政的操作不當,會將家電企業帶入一個無休止的節能技術“軍備競賽”,使其無暇顧及企業治理結構。換言之,企業為了能夠獲得豐厚的補貼,會調用大量的人力去支持技術研發,而原本通過人海戰術來提升銷售額的狀況并不能得到根本改變,“一切向銷售看齊”的營銷式結構與低毛利的尷尬仍將長期存在,企業轉型也就無從談起了。
值得一提的是,患有“補貼依賴癥”的志高似乎在這次新政中再度占得先手。今年年初,公司讓技術出身的廣東志高原常務副總裁鄭祖義接替雷江杭,出任志高控股的執行董事和董事局副主席。鄭祖義是業內公認的“節能高手”,曾經在格力空調任職6年,在2001年格林柯爾掌門人顧雛軍全面掌控科龍后進入了科龍從事技術工作——“顧氏科龍”時代科龍創造的“雙高效”奇跡,就是鄭祖義的完美作品。
推薦閱讀
就在股權激勵之時,董事長仍然在拼命套現,引起投資者的不滿。昨日,蘇泊爾[13.41 0.00%]中小股東黃先生向《金證券》記者抱怨:“為什么一方面要激勵這些公司高管,并讓他們獲取股權,另一方面,高管卻在拼命減持手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業或遇“補貼依賴癥”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613/67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