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美國“雙反”的初裁結果,國內知名的光伏企業無錫尚德被征收反傾銷稅31.22%,反補貼稅2.90%;常州天合被征收反傾銷稅31.14%,反補貼稅4.73%。沉重課稅之下,中國光伏企業幾乎被迫退出美國市場,命懸歐盟一線。
7月25日,歐洲光伏電池制造商向歐盟委員會提起了一項秘密申訴,指控中國光伏電池企業在歐洲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出售產品。8月31日,歐盟已向中國駐歐盟使團發出照會,稱將對中國企業出口歐洲的太陽能電池及其組件發起反傾銷調查。
“國內光伏大廠可行的預備方案只有向海外轉移部分工廠,把產能放到海外去,不走關稅的路子,但真正落實至少需要一年,商務部要批,企業要搬挪設備、調整人員,而‘雙反’帶來的轉訂單效應卻是立竿見影,有幾個企業能熬過一年的?”從事新能源關鍵材制造的上海海優威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相關人士對記者分析。
記者還從江蘇一家光伏廠獲悉,望風而逃的老板已提前開賣設備。“心痛啊,十臺多晶鑄錠爐,每臺240多萬,預定十臺德國KUKA切片機已到岸4臺,每臺近500萬,加上大量外圍配套冷卻、清洗、剖方、電氣等等設施及原材料輔料,幾個股東大幾千萬進去了,卻要當蘿卜白菜賣……回頭想想建廠的那些艱苦歲月,心酸不已。”在微博上,這位涉水光伏的民營老板如是寫道。
逐利資本更是聞風撤退。記者注意到,自從歐盟太陽能企業提起申訴以來,中國最大的四家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股價劇烈下跌,跌幅在20%~46%不等。
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分會常務副會長劉漢元則告訴記者,80%光伏企業已處于停產、半停產,不可能承受虧損傾銷的壓力,屆時國內超過七成光伏企業將面臨生存危機。隨之而來將是約萬億資金壞賬風險。
其實在過去48小時內,幾大巨頭都站到了媒體聚光燈下,表達抗議和積極應訴之情。“我們一方面將回答歐盟委員會的問卷,另一方面會展開游說,做好公關工作,與歐盟委員會代表保持密切聯系。”英利陳卓表示。
尚德發言人張建敏則稱,公司正積極游說中國政府,此前也已與業內人士聯手以求說服歐盟不啟動對中國太陽能產業的調查。
多數企業都對記者表示,光有民間團結于事無補,要想在貿易戰中占據話語權還需要政府出手。有來自權威人士的消息稱,中國商務部即將對外公布反制措施———對歐盟多晶硅“雙反”立案。8月中旬,代表中國多晶硅產業80%份額的四大多晶硅企業向中國商務部提交申訴,要求對產自歐盟的多晶硅實行“雙反”調查。此前,針對美國的雙反舉措,中國商務部也宣布對來自美韓的多晶硅進行雙反調查。
新聞晚報
推薦閱讀
在美的高管看來,方洪波思路清晰,做事果敢。去年開始,家電市場步入蕭條期,方洪波堅決貫徹了何享健由“規模導向”轉向“利潤導向”的思路,鐵腕裁員3萬余人 ●何老板有意培養方洪波,在美的盡人皆知“帶了幾年,幫>>>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立案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907/83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