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之后,歐盟委員會6日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是中歐雙方迄今為止最大的貿易糾紛,也是全球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爭端。歐盟反傾銷一旦成立,不僅光伏企業將失去超200億美元出口額,還會造成超過3500億人民幣產值損失。
7月25日,歐洲光伏電池制造商向歐盟委員會提起了一項秘密申訴,指控中國光伏電池企業在歐洲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出售產品。
8月31日,歐盟向中國駐歐盟使團發出照會,稱將對中國企業出口歐洲的太陽能電池及其組件發起反傾銷調查。
9月6日,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
失望之外 意料之中
分析人士指出,歐盟的反傾銷“大棒”將給中國光伏業帶來致命打擊。中國光伏產業將遭受滅頂之災,競爭優勢不復存在,約30萬從業人員將受到沖擊。
按照歐盟的規定,立案后60天到9個月時間內,歐盟委員會將作出初裁。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就此發表談話表示,盡管中方多次呼吁通過磋商合作化解光伏產品貿易摩擦,但歐盟委員會仍執意發起反傾銷調查,中方對此深表遺憾。
眾多光伏企業負責人表示,對歐盟正式立案的結果很失望。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沈揚子說,在立案之前,我們都在配合政府及商會積極與歐洲各國斡旋協商,加之默克爾訪華表示出的積極態度,讓我們覺得還是樂觀的。不過按歐盟的機制,23個成員國中要14個完全不支持才不會立案,看來還是沒有達到效果,我們比較失望。
有專家認為,歐盟立案其實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主任陳惠清說,從以往案件來看,如果案件已經進入程序,就不會因為外交口徑而改變立案。何況德國只是歐盟的一個成員國,并不能代表歐委會,也不能改變整個案件的走向,立案也是國家間政治經濟角力的考量。
光伏產業命懸一線
歐盟委員會在公告中稱,反傾銷調查的產品為光伏組件、硅片、電池等,范圍較美國有擴大,國內數百家企業牽涉其中。按照反傾銷程序,歐盟下一步將會根據企業規模、出口數量、出口金額等選舉抽樣企業,這些抽樣企業將會享有單獨的反傾銷稅率。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接受媒體采訪表示,歐盟既然選擇了美國作為參照國來裁定是否傾銷以及相應的反傾銷稅率,預計稅率將會高于美國初裁制定的30%。
針對歐盟正式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中國光伏產品供應商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昨日上午在其官網發布聲明。英利能源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苗連生表示,“我們將密切配合歐盟委員會的調查,證明中國光伏企業在歐洲不存在傾銷行為。”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表示,僅在美國對中國實施的“雙反”案后,中國就有80%以上的多晶硅企業被迫停產,80%的多晶硅企業工人處于待崗,中國在美國的出口市場份額僅有20%,而在歐洲則高達70%,歐盟對華反傾銷立案,將會對中國光伏產業造成巨大打擊。同時,劉漢元也表示,將思考怎么控制好發展節奏和生產規模。
多家中概股面臨退市
據業內人士分析,今年在美國上市的多家中國光伏企業財報表現不佳,歐洲反傾銷立案將會雪上加霜,多家中概股或面臨退市風險。上半年賽維LDK凈虧損額為10.8億元,負債總額266.76億元;大全新能源凈虧損2080萬美元;英利新能源連續四個季度報虧,上半年虧損額高達1.4億美元。尚德推遲報表。其中大全新能源因股價連續低于1美元收到納斯達克警告,尚德自8月下旬以來股價也持續低于1美元。
江蘇省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許瑞林昨日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對于歐盟的做法他深表遺憾。“發展可再生資源是全球關心的事情,歐盟為什么要對能夠創造可再生資源的行業進行壓制呢?”他表示目前許多企業生產電池組件的利潤已經下降了很多,國內的光伏巨頭幾乎全面虧損,再加上國外市場的大面積縮減,光伏企業確實遭遇寒冬。“我們不得不尋找新的出路。”
成都商報記者 賀華玲 胡沛 新華社
深度解析
“雙輸”引一片嘩然 中國光伏業絕地反擊?
歐盟委員會6日宣布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全球能源界為此一片嘩然。商務部的資料顯示,目前,歐洲是全球光伏產品的最大市場,也是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的主要地區,2011年中國光伏電池對歐出口金額204億美元,約占同期該產品出口總額的73%。
可以說,歐盟選擇對中國光伏電池動手決非明智之舉,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導致中歐“雙輸”。理由有三:
第一,將打擊歐洲本身的太陽能產業。雖然對中國光伏電池產品征收反傾銷關稅會讓歐洲少數光伏電池制造商從中受益,但中國制造太陽能電池板所需的原材料、技術及設備大部分是從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進口。
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僅從德國就進口價值3.6億美元的銀漿,進口多晶硅更是高達7.64億美元。近年來,中國累計從德國和瑞士等歐洲國家采購約108億元的生產設備。歐盟舉起反傾銷大旗,必將會傷及產業鏈內的大多數歐洲企業,并為此付出高昂代價。
第二,將打擊歐洲太陽能用戶,包括普通農戶。歐洲若將中國優質低價的光伏產品擋在門外,歐洲數量龐大的太陽能消費者將由此付出更高的成本,殃及普通民眾的切身利益。
第三,將對歐盟能源安全和能源戰略帶來負面影響。眾所周知,歐盟所需能源約一半靠進口,能源一直是制約歐盟經濟發展的“軟肋”,這些年也嘗夠了俄羅斯“斷氣”之苦。若少了中國質優價廉的太陽能產品,歐盟推進其能源戰略將蒙上陰影。
據外媒稱,歐洲一些安裝太陽能設備的企業聯合會已經對歐盟的做法提出抗議。
業內人士建議,一方面,國家應出面與歐盟交涉,爭取通過磋商合作化解光伏貿易摩擦;另一方面,積極實施出口多元化策略,特別是加快國內應用產業開發,應引起中國政府和企業高度重視。
記者了解到,許多中國光伏企業正努力開拓新興市場,把產業轉移到其他國家。國內光伏應用市場也正在悄然啟動。 新華社
新聞背景
“靴子”懸了2年
“自從2010年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301調查’,行業內就有歐盟可能跟進的預期,只是這‘第二只靴子’懸掛了2年而已”。國內光伏“四巨頭”原先市場部的一位高級經理昨日告訴記者。
推薦閱讀
在美的高管看來,方洪波思路清晰,做事果敢。去年開始,家電市場步入蕭條期,方洪波堅決貫徹了何享健由“規模導向”轉向“利潤導向”的思路,鐵腕裁員3萬余人 ●何老板有意培養方洪波,在美的盡人皆知“帶了幾年,幫>>>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立案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907/83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