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身經歷過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人眼里,電器曾是那個時代的符號,其中電視幾乎成為了那一代人追求的居家必備用品,因此電視品牌尤其耳熟能詳。
中國家電企業的歷史,除了長虹等少數轉制企業外,如今在國內家電行業叱咤風云的企業,多誕生于上個世紀的80年代至90年代期間。事實上,于1968年成立的美的集團亦是在1980年借電風扇正式切入家電行業的。家電行業被稱為中國最成熟的行業,許多新商業模式的餞行均在此行業,同時也書寫了大量的商業范本,造就了連貫數年的內地首富。
相比于其他輕工業產業,家電行業素來是以“年輕”的形象立于世人眼前。經歷近30年歲月,家電行業毫無疑問也是國內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家電企業大多經歷了軍工轉制、引進技術合資、獨立發展的幾個時段,自1993年康佳并購牡丹江電視機廠開始,依靠純資本手段來進行企業間并購,這成為家電行業后來者發展壯大的常態。
而創維則是從純粹出口產品變成了內外銷結合,成為在內地的港資企業,當年一個“港”字確實可以逾越若干無法求解的政策困局,內外有別以及張弛之道卻也令當年發家的這批“弄潮兒”付出了人生各自不同級別的代價。
改革也正是因此跌宕而被經歷的人們所銘記。
1989年長虹發起第一次彩電大降價開始,電器在老百姓心目中一下子拋棄了“集體”所有的概念,尋常百姓開始以“家”電、私器來形容,那是一個最欲求知而又最難求解的時代。TCL、創維以及格力等企業從成立伊始,接受的第一堂教育課程便是如何適應市場競爭,由此計劃兩個字便隨著啟迪做古了。伴隨著家電企業間的并購與重組,家電產業規模因經濟成長,在30多年間也在順勢擴容。美的、長虹、海爾這些家電企業中的巨無霸, 時下的龐大規模也是過往中國家電行業百花齊放時代的一個段落隨景。
家電業的資本開放時代
以往家電企業收購同行的案例,理由無出其二。一是人有我無,二是求同存異。并購中的色彩尤為鮮明的形容詞就是“多元化”。2007年長虹收購美菱,依托美菱平臺推進大白電戰略。隨后長虹將華意壓縮納入自有體系,長虹白電全產業鏈布局浮現。
借助收購途徑,長虹成功擺脫了單一彩電品牌形象,在白電、上游壓縮機領域取得突破。目前長虹國內擁有四川長虹、美菱電器、在港擁有長虹佳華共3家上市公司,成為目前中國家電行業上市殼資源最多的集團。
李東生掌管下的TCL也曾分別在深交所與聯交所擁有3家上市公司。
位列千億俱樂部的海爾,同樣擁有青島海爾以及港股海爾電器兩家上市公司。海爾通過2010年收購日本三洋冰洗業務以及去年收購新西蘭斐雪派克,多元化之外,加速打入國際市場的外向型發展策略。
當前國內彩電企業中,長虹、海信、TCL在多元化的路途中都有了不錯的建樹,唯有創維仍算得上是一家純粹的彩電生產商。隨著2012年創維創始人黃宏生的低調回歸,創維的多元化也開始有了脈動的跡象。
根據創維數碼日前公告,4月19日深圳創維-RGB已有關各方訂立有條件的框架協議,將與深圳上市的華潤錦華進行資產互換,深圳創維-RGB將注入機頂盒業務于華潤錦華,并收購后者股權,以分拆該業務上市。
此外,去年創維董事會宣布,已于2012年10月29日就建議分拆創維光顯向聯交所提交分拆建議書。創維光顯現為創維全資附屬公司。
據家電網記者了解,創維光顯目前擁有液晶模組與手機模組以及其他相關產品。創維亦曾在手機領域有過業務嘗試,不排除可能借上市之契機,大力開拓手機業務。
若深交所與港交所兩份分拆建議獲得通過,則意味著創維將如TCL一樣,在深港兩地擁有3家上市公司。
500億元,這是創維對于未來3年后的整體業績目標。2020年100億,這是創維7年后的業績目標。
即將擁有三家公眾公司的創維也將寫入“資本開放”時代的名人堂,為歷史所標記。
而對于創維而言,表面上分拆業務上市或許僅僅是邁出了多元化第一步,但與海爾長虹相比,創維的三家公司構成的是從制造到集成到終端服務一條完整的光電產業鏈。而正是對這種布局的正向表態,創維數碼在過去不到5個月的時間里漲幅超過了60%。
創維:股價回潮的秘密
盡管過去創維數碼的股價曾經魚躍龍門,2010年以來卻表現不佳。2010年6月30日,創維數碼以18.34%的跌幅收報5.21港元(開盤價 6.38港元),從那之后的將近3年時間里,創維數碼股價就一直處于6港元以下,直到2013年4月22日,創維數碼以6.19港元的收市價重新站上6港元線。
但是2012年12月31日,創維數碼股價最低僅3.96港元,到今年4月24日的最高6.35港元,不到5個月的時間股價累積漲幅達到60.3%。
股價回潮的秘密,或許就在于投資者看中了創維積極布局產業鏈謀求轉型所可能帶來的財富契機。
按照創維方面的規劃,為了實現3年500億元的新目標,創維期望能夠從彩電供應商轉型為硬件和內容供應商。消費者方向,提高智能電視激活率,內容方向,打通與內容供應商的供應產業鏈。
簡言之,即是從目前的賣電視向賣軟件轉型、從地面設備提供商轉向云端服務商。
在投資者的眼中,創維一直是以一個好孩子形象出現的。對于創維,談資最大的莫過于其20%多的電視毛利率,無人項背。而其中云電視甚至可達到28%的驚人水準。按照花旗的預測,有鑒于高端市場更新換代以及保障房建設,創維2014年電視銷售有望按年增13%達到980萬臺。
維持高利潤率對于電視企業來講是件異常困難的任務,創維也意識到這一點,面對巨大電視市場保有銷量基數,只需要能夠掌控終端內容與增值服務,足夠在轉型之后通過固定優勢平臺創造持續的財富。這正是創維“盒子”的獨立真意。
從營利角度看,軟件及內容的獲利可能要遠遠大于單純的硬件銷售。從去年開始創維嘗試與南方傳媒和優朋普樂合作“直通好萊塢”項目,依托硬件平臺賣電影。一張年卡價格360元,相當于每天不到1元錢即可觀賞最近更新的好萊塢電影。
僅以創維云電視粗略統計,2012年4月-2013年3月,創維共賣出云電視159.47萬臺。假若每臺云電視辦1張年卡即可獲利5.74億元,況且電視產品的使用周期亦遠不止1年時間。
這雖僅屬理論上的數據,但亦非鏡中月、水中花。按創維方面今年的預期,“直通好萊塢”年卡發售量預計為30萬張,獲利仍可達到約 1.08億元。
推薦閱讀
隨著生活理念的轉變,品質已不再是人們對產品的基本需求,而是轉變成一種生活方式和態度。從產品功能、差異化特點、可信賴度、高檔外觀等方面為人們提供品質體驗和感觸的產品受到極大青睞,在人們品質化生活中扮演著>>>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頂盒千機變 智能電視創富的秘密能量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30426/267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