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武林外傳》80集 1250元/集 10萬元/部
2010年 新《三國演義》 95集 15萬元/集 1425萬元/部
2011年《宮2》 37集 185萬元/集 6485萬元/部
2012年 《我的失憶女友》35集 去年意向價格120萬元/集 4200萬元/部 今年意向價格 60萬-70萬元/集(正在接洽中) 2100萬—2450萬元/部
去年某影視劇網絡版權價格在短短數月之內便從單集幾十萬元飆漲至百萬元以上。近日,首都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會長尤小剛卻向記者透露,今年影視劇的網絡版權價格已呈現快速下跌之勢。
出于消化去年購劇成本增加帶來壓力的迫切需要,今年視頻網站收購影視劇的價格將難再現去年的“瘋狂”。
虛高價格大幅回落
“天價”劇目難再現
去年,視頻網站收購影視劇價格連連創下紀錄,多家爭搶一部當紅熱播劇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陜西曲江影視集團總經理貫釗一向記者透露,去年單集100多萬元至200萬元左右的網絡版權價格基本上已經和電視臺收購價格持平,很多電視劇制作公司光靠出售版權就能賺回成本。
奇藝網業務發展部高級總監張語芯告訴記者,從去年6月上海電視節開始,電視劇網絡播出版權價格就一路飆升,到8月的北京電視節達到最高。去年上半年,一線劇集的網絡版權還停留在單集30萬-40萬元的水平,到去年年底已經全面上升至單集80萬-100萬元,并出現了如《宮2》那樣單集185萬元的高價作品。
數據顯示,包括搜狐視頻購買的新版《還珠格格》、樂視網(300104,股吧)購買的《后宮》、PPS購買的《王的女人》的整部總價均超過2000萬元,奇藝網購買的新劇《太平公主秘史》更是達到了單集200萬元、全劇25集5000萬元的驚人天價。
今年年關一過,不論在收購數量還是收購價格上,各家視頻網站都悄然謹慎起來。張語芯表示,從去年11月開始,奇藝網就基本不再收購電視劇了,“以前奇藝網可能在影視劇的劇本創作階段就會介入購買版權,而從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單集70萬-80萬元的劇,奇藝網已經基本上不考慮了”。
從收購價格來看,從去年年底到今年,電視劇版權價格也開始“主動”降價。悠視網CEO李竹稱,去年版權價格在單集70萬-80萬元的劇,如今已經降到30萬-40萬元。貫釗一坦言,目前部分電視劇的網絡版權價格不足去年的20%,最低甚至達到10%左右,并且還會繼續下滑。“去年原本叫價單集20萬-30萬元的劇,現在可能只能賣到2萬-3萬元。”某影視公司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抬高價格搶斷版權
追趕上市潮
事實上,對于去年視頻網站影視劇收購價格的暴漲,部分業內人士歸結于視頻網站為追趕上市潮,希望盡可能地集中控制視頻版權,而今年價格的暴跌則恰恰證明,高昂收購價格帶來過大的成本壓力最終卻打破了視頻網站欲靠價格把控市場的計劃。
“去年因為中國概念股在美國市場表現得都不理想,當時上市或即將上市的視頻網站希望把版權集中、買家數量控制得越少越好。”張語芯表示。
2010年底,優酷赴美上市后,56網、暴風影音、六間房、奇藝網等國內幾大視頻網站相繼表達希望在2011年上市的愿望,連視頻行業“國家隊”的CNTV也開始啟動上市程序,進行股份制改造。
此后,視頻網站的“上市潮”便悄然興起,“為了沖上市,視頻網站大規模融資,爭奪市場上的流量和地位、爭奪版權。最早從樂視網開始,用大量的募集資金購買版權,接著是優酷、PPTV等視頻網站,想用資金轉換為流量,盲目競爭版權,卻反而離盈利越來越遠”。李竹稱。
而尤小剛則直言,因為去年視頻網站大多要上市、做業績等,抬高版權收購價格的行為帶有很大程度的炒作性質,實際收入根本無法支撐如此龐大的成本壓力。
去年樂視網三季度財報顯示,樂視網招募的4.2億元資金中,已使用了3.84億元,其中,有3.04億元主要用于版權購買(預付采購款為主)和投拍影視劇(含自制劇與聯合拍攝),可見其對于壟斷版權的決心之大。除此之外,土豆網去年四季度財報也顯示,土豆在該季度內容成本達6650萬元人民幣,遠遠超過上年同期的2270萬元人民幣。財報分析,成本增加主要是授權內容采購量增加帶來的。
雖然視頻網站希望通過掌握版權增加上市的籌碼,但最終卻鮮有網站能夠借此獲利,反而因為不斷炒高的版權價格拖累了自己。56網原本預計年底在海外IPO,不過,面對水漲船高的版權收購價格,56網的資金匱乏已經到了難以承受的地步,最終落得以8000萬美元的價格被人人網并購。“悠視網幾乎很少購買獨家影視劇,但每年花在購買影視劇版權上的開銷也達到了2000萬-3000萬元。計劃購買獨家版權的網站,每年至少需要投資1億-2億元。”李竹透露。
自制內容助力降價
趨于合理價格
目前,各方對視頻網站版權收購價格的發展趨勢說法不一,但基本都認為不會再出現類似去年價格瘋長的局面。
“以現在國內視頻網站的投入產出比來計算,影視劇網絡版權價格與前年持平是相對合理的,即平均價格在單集10萬-20萬元左右,好劇可以達到單集30萬元。”張語芯坦言,單集70萬-90萬元的劇已經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現在視頻網站的購買名單中了,“雖然不排除有高質量的劇偶爾會報出較高的收購價格,但目前國內市場中大部分的劇不值這個價”。
推薦閱讀
對于網絡購劇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天價搶劇似乎到了劃下句點的時刻,進入2012年以來,有價無市成為新的版權趨勢,以劇易劇成為主流的交易模式。業內憂心忡忡、又忍不住有些期待的破億劇并沒有真的>>>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25/54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