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非發展基金設立5周年。
在2006年11月舉辦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胡錦濤主席提出了中國對非務實合作8項政策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支持中國企業開展對非合作、開拓非洲市場設立專項資金。中非發展基金由此誕生,并被認為彌補了傳統模式下無償援助和貸款之間的空白,在不加重非洲國家債務負擔的情況下,通過市場化運作實現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
這5年,基金在非洲開展了哪些投資實踐?其對推進中非合作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怎么看待中國對非投資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本報就此在京專訪了中非發展基金總裁遲建新先生。
5年帶動對非投資過百億美元
《21世紀》:中非發展基金成立已有5年,您如何評價其在中國對非投資以及中非關系發展中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
遲建新:通過5年的投資運營,中非發展基金不僅直接踐行了中非合作論壇上中國政府提出的“鼓勵和支持更多的中國企業到非洲去投資”的戰略目標,而且實現并超出了預期目標。成立5年來,中非發展基金跟蹤分析了幾百個投資項目,實際正式決策投資近60個項目,分布在非洲30多個國家,可帶動對非投資超過100億美元。我們投資的項目主要是中國有比較優勢的行業,如水泥、玻璃等建材加工項目,棉花種植加工等農業項目,汽車家電等制造業項目,以及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礦業等基礎原料領域。
中非發展基金在中國對非投資方面起到了一個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或者說是對非投資合作的平臺。在非洲發現了投資機會并愿意去那里投資的企業,中非發展基金會幫助他們分析投資機會,為他們提供資金支持、做其他的融資安排;對一些有對非投資意向、但不愿獨立承擔風險的企業,或者他們希望中非發展基金在非洲幫他們做一些協調、溝通和在非企業的管理工作,中非發展基金也愿意與他們合作。有些企業逐漸對非洲有興趣,但他并不了解非洲,也希望中非發展基金把非洲適合他們投資的企業介紹給他們,我們也幫助他們對接、運作一些項目。
另外,隨著中非發展基金業務的開展、影響的擴大,非洲一些國家對我們的了解也越來越多,他們也愿意把一些他們希望中國企業投資的項目介紹給我們,讓我們幫助尋找中國的合作伙伴。中非發展基金在這方面最大的優勢是投資的領域很廣,可以找中國各行各業、各種各樣的企業作為他們的合作伙伴。
中國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很大,對外投資也在逐年增加,但對外投資的增加,除了需要有資金以外,必須有人才——有國際化投資經驗的人、有懂得跨國公司管理的人。這些人才中國現在還遠遠不夠。中非發展基金在非洲的投資可以為國家培養一部分這樣的人才來參與國際競爭——雖然我們是對非洲投資,但是在非洲市場上存在著激烈的跨國公司競爭,可以培養鍛煉我們國際投資人才。
中非基金的設立和這幾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中國政府在中非論壇框架下提出設立中非發展基金這個決策是非常正確的,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
市場化募資在曲折中前行
《21世紀》:中非發展基金一期投資已經完成,二期增資正在推動,后續還有資金募集需求,募集方式跟第一期會不會有所不同?
遲建新:如果可能,我們當然希望基金的資金規模能通過后續募資不斷擴大,撬動更多中國企業赴非投資,實現雙方的共同發展。目前,我們正在推進二期增資,但考慮到中國企業對非投資的一些特點,完全化市場募集遇到一些實際困難:一是對非投資周期長。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往往是中長線投資,所以一期投資項目大部分還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益;二是中國的企業和投資人對非洲市場還不是特別了解,擔心市場風險;三是中國機構投資者更愿意自己主導投資而不習慣把錢交給別人管理;四是中非發展基金作為我國目前第一只也是唯一一只專業對非股權投資基金,各方面都是首創,大家還是有些觀望態度。因此使得中非發展基金在一期投完以后的二期募集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
但是總體來說,我們一期的成功實踐為二期增資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各方面都很支持,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而且,我們投資的一些項目也進入了收獲期,比如說我們投資的加納電廠是與深圳能源集團合作的,2008年開始投資,2010年底投產,20萬千瓦發電能力,發電正常,達到了預期目標,現金流各方面都非常好。另外,我們和招商局合作收購的一個項目——尼日利亞TICT港口項目,運行也非常好。
《21世紀》:三期會堅持市場化募資的方向嗎?
遲建新:因為二期增資正在推進,三期怎么做,我們還正在探討研究當中。我們希望通過一期、二期的運作,實現一定的市場業績,能夠吸引市場化的投資者。但目前只是一些初步設想。
《21世紀》:中非基金有沒有可能變成母子基金制,子基金定向投資某個領域,以此來吸引市場化出資者?
遲建新:我們現在正在做這方面的探討。我們一方面直接投資項目,一方面通過我們的投資做子基金,通過子基金市場化的運作、管理再去募集資金,現在已經有一些投資人表現出興趣。
《21世紀》:中非基金是通過分紅還是通過轉讓股份或者其他途徑來獲利?
遲建新:我們在投資項目時,一般都安排投資退出的通道,最終要通過資本運作、轉讓股份來實現基金的退出和價值增值。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企業會有一些分紅,我們也有一些短期收益。
《21世紀》:非洲資本市場并不發達,能有哪些退出途徑?
遲建新:非洲資本市場確實有待完善,所以,我們在做投資結構安排的時候會有一些設計,比如可以設計在中國國內上市、在香港上市或其他發達的資本市場上市。當然,也考慮將來非洲資本市場發達了以后在當地上市——有些非洲國家資本市場運行得也比較好,比如南非的證券交易所。同時,也有一些交易結構是我們把股份轉讓給其他投資人。比如我們做的一些項目,現階段還在培育期,企業可能不愿意投,有好的現金流后,他們自然愿意投,我們就可轉讓。另外,當項目發展成熟,大股東希望回購股份,我們也可以轉讓。
堅持市場化運作原則
《21世紀》:中非發展基金非常強調市場化運作,但其本身就是中國對非戰略中的一環,政府會不會把中非基金當做一個政策工具,有些項目指定中非基金投資,而不考慮回報問題?
遲建新:這種情況是沒有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當初設立中非基金的時候,就要求基金自負盈虧、自主經營、自擔風險、市場化運作,是市場化原則運行的一個投資基金。應該說,中非基金是國家深化對非投資合作的重要舉措,專注于對非投資就是其最大的政策性特征。除此之外,在運作模式方面都是遵循市場化原則的。
推薦閱讀
對于網盤,外鏈分享可以說是其必備功能,然而大部分網盤外鏈界面似乎只是為了分享的鏈接而設,從未考慮過其界面,以至于我們看到的鏈接分享界面都是千篇一律。不過,最近華為網盤全新的外鏈正試圖改變人們的眼球,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專訪中非發展基金總裁遲建新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28/55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