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起智能電視,乃至智能云電視開始席卷平板電視業界,更有專家稱今年為“智能電視普及元年”。日前,消費電子產品信息化推進委員會、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聯合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國內智能電視滲透率已達20%,預計今年年底將突破30%,銷量將超過800萬臺。

在智能電視浪潮下,幾乎所有的電視生產廠商均發布了此類電視產品,據筆者調查,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的智能電視產品已有三、四十個型號,并且數量還在不斷增長。日前IT巨頭聯想宣布正式發布智能電視,蘋果TV似乎也離我們越來越近,智能電視白刃戰一觸即發。
那么,究竟哪種智能電視更易用?哪種智能電視操作體驗最好?哪種智能電視應用最多?為了能夠客觀的了解目前市場上主流智能電視的表現效果,百姓家電網通過渠道購機,將市場中主流的四大品牌主力頂級智能電視搬進了評測室,深入測試產品的智能應用、人工智能、智能系統、云存儲、互動游戲、在線影視、多屏互動等環節,看看究竟誰更“聰明”,同時業界首次引入拆解測試,帶您將智能電視“從里到外”一探究竟。感興趣的朋友們請不要錯過。
此次測試我們主要針對目前市面上的智能電視應用功能與操作體驗進行,故為了體現公正性與客觀性,我們將隱藏所選機型的廠商信息,以A、B、C、D為代號標注四款產品。下面我們先來看一下四款產品的外觀設計。

A機外觀設計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A機的外觀設計。這款產品采用窄邊框設計,邊框材質為金屬拉絲,長方形玻璃質感底座,整體設計風格簡約時尚,做工較為工整。

B機外觀設計

B機設計也采用了窄邊框設計,與A機的整體風格近似,但塑料包邊外殼質感不如A機型,裝配質量也略顯粗糙。

C機外觀設計

C機外觀設計“似曾相識”,與某韓系品牌2011年超薄LED設計元素幾乎相同,無論是外觀設計風格還是底座形狀、接口配置,均有“模仿”之嫌。邊框外的透明裝飾條勉強算是一些特色。

D機外觀設計

D機乍看上去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不過并不是與某個電視產品相同,而是風格近似于非常流行的蘋果iphone,無論是極窄的邊框還是側面的金屬拉絲框,無不有一種“蘋果范兒”。不過玻璃底座的設計比較中庸,沒有特點,原本作為裝飾的黑色輪廓條感覺不倫不類,當然外觀設計屬于“見仁見智”的評測環節,究竟外觀孰優孰劣,相信讀者朋友自有判斷。
自從LED橫空出世以來,超薄這個詞語在LED電視的宣傳中就從未停止過,隨著技術的發展,電視的“減肥”速度越來越快。那么這四款產品究竟誰更纖薄呢?

A、B、C、D各機厚度
從上圖中各機的厚度已經明顯的表示出來,勝敗當下立判。其中,A機以約1.5厘米的厚度成為本次橫評中最“瘦身”的機型,而B、C、D機的厚度近似,都在2CM左右,這也是目前LED的電視的主流厚度。
注:本次橫評所測量的厚度為邊框處厚度,機身正后方接口區會略厚一些。
相信平板電視的評測大家已經看過不少,通過文章的介紹讀者可以了解到產品性能和功能等方面的信息,但作為電子類產品,內部的工業設計、產品用料和做工等方面,不僅往往會影響到整機產品的耐久性和使用壽命,而且也能夠體現一個廠家的工藝水平和生產造詣。為了能夠讓讀者較為深入的了解此次評測的四款智能電視的“內部情況”,我們特邀請到多年電視維修師馬先生與測試工程師一同做了拆機環節,讓四款產品“赤裸裸”的展現在大家面前。

A機拆解以及內部構造
首先我們將A機進行拆解,由于A機采用超薄的設計,電子設備集中在機身背面的中間部分,故拆解時不需要全面將機身打開。A機內部主要分為電源主控制區、3D模塊控制區、音響區和智能運算區四個部分。

模塊間走線規整

模具特別設計了線卡用于布線

布線思路清晰
維修師馬先生點評:“A機的做工十分嚴謹,模塊間的走線均采用標準的排線,布線清晰,幾乎無交叉與纏繞,機身模具設計中考慮到了走線的要求,設計了線卡,使得整體布局看起來‘很舒服’。”通過以下三款產品的對比,確實讓我們更加直觀的看出了A機與其它三款產品做工的細致優勢。
推薦閱讀
5月正式進入傳統的旺季,空調市場熱鬧了許多。價格的漲與降,新品賣點的大力宣傳,廠商的促銷活動,尤其是國家補貼“新政”的出臺把對空調行業的關注度又推向了一個高潮。 “會說話”的空調在格蘭仕即將問世,更是吸>>>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拆機大PK 四大智能電視誰更“聰明”?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604/65472.html